百架无人机袭击莫斯科,俄罗斯首都一片混乱,让普京明白一个事实

数百架无人机直冲莫斯科,这场夜空下的“烟花秀”可不是在庆祝节日。对于莫斯科市民来说,这意味着机场成了露宿场所,恐慌蔓延到了每一个候机厅。泽连斯基用行动告诉普京,乌克兰有的是手段打下去,谁想让战争过去式,得看谁先撑不住。

这场攻防几乎成了新常态。战争早就不局限于前沿阵地,首都莫斯科、经济中心圣彼得堡,只要乌克兰的无人机还在升空,俄罗斯就没有 “绝对安全区”。莫斯科出行已成“拼人品”活动,航班随时中断,乘客在机场打地铺已见怪不怪。俄国防部很自豪地通报,20日和21日分别击落了172架和117架无人机,两天在莫斯科上空击落三十架,但外界看到的却是乌克兰把袭击变成常规,俄罗斯只能被动防守。

5月9日胜利日大阅兵前一周,乌克兰才刚刚上演过高强度无人机突袭。超过一百架无人机直扑莫斯科,四大机场集体按“暂停键”,连市区网络都一度切断。今天的俄罗斯人,正经历着本该属于战争前线城市的紧张日常。乌克兰证明了自己不仅没被打趴下,反手还能让俄罗斯忙到脚打后脑勺。

当然,俄罗斯也不是吃素的。7月20日晚,俄军就对乌克兰展开大规模空袭——426架无人机加24枚各类导弹。泽连斯基说得直接,这还监测到了俄军米格-31K战机升空。你来我往,互为“空中快递员”。俄乌之间的较量,已经从传统炮火拉锯战升级成了无人机“海量投递”模式。谁能胜出,得看谁的仓库先空、谁的指挥中枢先瘫。

眼下,无人机纷飞之际,俄乌新一轮谈判也拍板了。第三轮直接谈判,定在23日,伊斯坦布尔。可双方在会谈前相互放狠招,这一幕大家都不陌生。二轮谈判那会儿,乌克兰精心策划的“蛛网”行动,117架无人机直插俄罗斯腹地,炸掉战略轰炸机和预警机。结果,俄罗斯愤怒反击,数百架无人机和导弹雨点般砸向乌克兰全境,能源交通成最大受害者。前两轮谈判的结果?除了交换战俘、遗体,停火毫无进展,和约远比弹片宝贵。

这一次,第三轮谈判开弓未必有回头箭。但双方刚刚又朱砂泪流——谁都没摊牌,谁都手里攥着底牌。莫斯科的航班一片混乱,乌克兰各城灯火再碎。可不管多大损失,停火依然遥不可及。因为,双方的信心都在胜利而不是妥协上。俄军觉得凭实力耗下去吃不亏,泽连斯基用实际行动继续对普京喊话:我还没倒下,不会让乌克兰人成为战争遗民。

谈判桌上,看似有座位,其实布满地雷。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表态:“我们这边的议程很明确,大家都清楚,真正有效的谈判只能在最高层面进行。”表面喊话普京谈判,实际上都明白,以俄方的立场,见泽连斯基等于承认他是合法总统。这一点,普京不可能让步。除非乌克兰全面接受俄罗斯的停火条件,否则想让普京真来谈判,那是痴心妄想。

说到底,俄罗斯派出的谈判代表也诚意有限。前两轮,代表团团长是文化领域的总统助理梅津斯基。第三轮依然是他。克里姆林宫都懒得换人。“总统助理”听着不小,其实十个人分管十个领域,梅津斯基搞历史保护,本来不是这种场合的熟面孔。真正有分量的谈判代表,应该轮到拉夫罗夫、别洛乌索夫、甚至绍伊古或外交助理乌沙科夫,而不是一个搞文化遗产的。

乌克兰和西方对此的解读很一致:俄罗斯根本没打算认真谈成什么。确实,派出低级别官员,程序走一走,既不承认对方,也保全了自己话语主动。至于泽连斯基喊话,只能算打表演分。实质进展?想都不要想。

历史一再证明,俄乌谈判在无人机空袭的背景下,难有任何突破。彼此都在用事实说话:谁能撑得更久,谁就有主场发言权。唯一例外,是人道主义的小共识,比如交换战俘、遗体。大事,谁都不松口,谁都不想先让步。

外部压力也没少。大家都还记得,特朗普警告俄罗斯50天倒计时,不能停火就加征100%关税。第三轮谈判完就只剩40天。理论上还能再有四五轮谈判。但只要乌克兰能让莫斯科市民继续失眠,俄罗斯能让乌克兰能源交通夜夜断线,谈来谈去还是没谱。

每一次谈判前的大规模互袭,都像给谈判桌刷了一层黏稠的胶水。看似大家都坐好了,其实没人想动手笔,倒是手下的无人机一直不停。

这个局面,谁都不想认输,谁都不肯先松口,唯一能确定的,就是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无人机飞进莫斯科的天空。无人机没停下,谈判桌也不可能真正走近终点。

所以,看似风平浪静的伊斯坦布尔里藏着的,是还会继续波动的战场和夜空下的炮火。谈判有,但从无人机飞行轨迹来看,大家其实都没打算在这局里先开口。

#致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