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美禄和奈斯派索同属雀巢,一天喝出全家桶的快乐

一杯美禄下肚,气氛立马回到小学操场,球鞋蹬得吱吱响,感觉自己还能跳远两米五。偏偏刚回神,手边那杯咖啡的杯盖上赫然印着雀巢的logo。是不是有点意思?小时候被美禄灌溉,长大被奈斯派索提神,青春和中年,原来都在同一家“食堂”排队。

前几天办公室抢奈斯派索新口味,气氛堪比世界杯点球大战。有人为摩卡欢呼,有人嫌香草太腻,最安静那位同事,悄悄掏出美禄棒嚼得起劲。你以为他是逆行者?结果一查,还是雀巢旗下的小兵。说白了,生活像被安排好的赛程,换了教练,战术还是那套老路子。嘴上说要个性化,冰箱一翻,雀巢的队形站得密密麻麻,真让人忍不住想笑。

说起代言人,谁还记得前几年美禄请过哪个运动少年?那广告语我现在都能背出来,什么“为梦想加油”,听着像班主任早自习喊的口号。奈斯派索这边又是另一番景象,广告画面里人均气场两米八,咖啡机一按,仿佛人生都跟着顺滑了。品牌从没跟你讨论过理想,却把你的心理节奏拿捏得死死的。你想青春,它给你运动场。你想成熟,它递你一杯胶囊咖啡。自以为掌控生活,其实剧本都写好了,演员就差你自己。

有时候我会琢磨,喝美禄的那会儿,谁能想到后半生会被咖啡机支配?中午刷微博看到奈斯派索新出的咖啡胶囊,底下热评一水儿“好喝到跪”,点开头像,十有八九都是“曾经的美禄忠实粉”。你说这是成长的轨迹,还是消费的闭环?好像我们拼命想和过去的自己拉开距离,最后走着走着又回到同一个大厂门口,像极了绕了一圈,还是回到家门口吃饭。

不信你去便利店转一圈,货架上一排排饮料,左手美禄,右手奈斯派索,袋装麦片、能量棒、速溶咖啡,换个包装再换个名字,兜底都是雀巢的“大家族”。连表妹那种斤斤计较的极简生活派,最后也没能逃过一包麦片的“温柔陷阱”。她还振振有词地说:“健康生活必须品牌无痕。”我没忍住笑,袋子一翻,logo跟小时候喝的那包美禄一个味儿。

别觉得只是饮品圈套,体育圈那一套不也差不多?世界杯广告换了N轮,永远坐阵的那几个logo,换汤不换药。美禄总是和运动少年绑一起,奈斯派索又扎堆都市白领。你以为是体育精神,其实全是市场策略。品牌们像教练排兵布阵,消费者不过是场上风头正劲的“超级替补”。一场比赛打下来,赢家还是那几个熟面孔。

这种玩法看似新鲜,其实早在十九世纪雀巢就玩明白了。最早靠婴儿奶粉开局,后来一波波并购、孵化,把“吃喝玩乐”变成了标准套餐。数据显示,全球咖啡市场,雀巢的份额能把星巴克都摁着打。奈斯派索2010年在国内还只是小众玩意儿,现在小区便利店都能买到。美禄更不用说了,几十年国民零食,稳坐C位。你以为品牌之间分歧巨大,其实只是产品线的不同分身。

有一说一,这种“处处一家”的体验,也挺带感。昨天有人在群里发段子:“吃饼干喝咖啡,再来一管能量棒,今天又是雀巢配齐的一天。”我看着手机乐了半天。你说生活是不是被套路?还真不一定。你明知道自己被大数据反复推送、算法精准投喂,还是乐在其中。毕竟“被配平”的日常,能吃能喝还能自嘲,比绝大多数人强多了。

不过,有人担心,一个品牌吃下半壁江山,创新是不是就死了?你去便利店转一圈,琳琅满目的新口味、限量版、跨界合作,哪一样不是资本推着走。创新有时候更像是“换皮游戏”——包装一换,广告一拍,故事一讲,老产品立马变新潮。清醒的消费者早就摸透套路,嘴上说着“套路太深”,身体还是很诚实。

体育圈也是,明星和品牌的关系从来不是单向奔赴。美禄找少年,奈斯派索请冠军,广告拍得天花乱坠,背后全是资本和流量在暗中较劲。要说体育只属于拼搏和梦想,那可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毕竟连梦想都能被打包卖掉,谁还在意口号真假?

说到底,这种“处处一家”的荒诞和幽默,才是现代生活的底色。你以为自己自由选择,其实不过是在更大的剧本里走程序。可这又有什么不好?至少还能在评论区自嘲一句:“今天你被谁配平了?”或者干脆问问身边的人,下一个让你“惊掉下巴”的新发现,会不会还是老朋友的马甲。

你家冰箱里还有谁,逃得出这张网?不如留言聊聊,看看谁能率先实现“品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