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咱们的开国领袖毛主席,差点就当不成党的一号人物了!
1935年四渡赤水刚打完,周恩来找到了当时已经被撤掉军事指挥权的博古,说了这么一句话:“你我都不适合做统帅啊!红军的统帅还得由毛泽东同志来当啊!”
就是这么一句看似平常的话,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走向。要知道,当时的周恩来在党内地位可比毛主席高多了,他完全可以自己当这个一把手,但偏偏选择了主动让贤。
没有毛主席的中国会变成啥样?
咱先说个让人背脊发凉的假设:要是没有毛主席,中国会变成什么鬼样子?
军事史学家们算过一笔账,要是我党没有毛主席这个军事天才,新中国成立起码得往后推三五年,甚至更久。别小看这几年时间,它能要了中国的老命!
你想想看,要是新中国晚几年成立,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咱们哪有实力去帮忙?没有志愿军支援,美国人铁定能把整个朝鲜半岛给占了。到那时候,美军就直接威胁到咱们东北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
更要命的是,美国人占了朝鲜后,肯定会通过那里给国民党输血,源源不断地送武器送钱。咱们想解放东北?难度系数直接拉满!伤亡数字更是不敢想象。
说白了,没有毛主席这个定海神针,中国想崛起?门儿都没有!
周恩来慧眼识珠的关键时刻
话说回来,毛主席能坐上头把交椅,周恩来可是起了决定性作用。很多人不知道,1935年遵义会议之前,毛主席在党内的地位其实比周恩来低不少。
1932年春天发生的赣州战役,成了周恩来发现毛主席军事天赋的转折点。当时党内一帮人都觉得,咱们有14000人,敌人才8000,这不是稳赢吗?
结果毛主席泼了盆冷水,说咱们没重武器,敌人援军又近,这仗不好打。当时好多人都觉得毛主席太保守了,可事实证明,人家说得一点没错!
红军硬是攻了33天都没拿下赣州,还白白损失了不少战士。这一仗下来,周恩来彻底服了,心里想着:这老毛真是个军事鬼才啊!
从那以后,每次开军事会议,周恩来总是说:“咱们听听毛泽东同志的意见。”虽然名义上周恩来是军事负责人,但实际指挥权都交给了毛主席。
遵义会议上的惊天决定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绝对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会议选出新的主席团,周恩来当选为一把手。
这里得说个关键点:虽然毛主席拿到了红军指挥权,但周恩来才是真正的老大。要是周恩来有私心,想自己当这个最高领袖,毛主席还真不一定能上位。
可咱们的周总理是什么人?那是真正的无私奉献!他甘愿做毛主席的副手,军事上完全以毛主席为主。遇到有人对毛主席的命令不服气,周恩来第一个站出来维护毛主席的权威。
说句大实话,要是没有周恩来早期这么毫无保留地支持,毛主席想快速成为党的最高领袖,那真是难如登天。
两位伟人缺一不可的铁证
后来不少西方历史学家都承认一个事实:中国共产党不能没有毛泽东,同样也不能没有周恩来。这两位伟人,真的是缺一不可!
毛主席有军事天赋和政治智慧,周恩来有组织能力和协调才干。一个负责制定战略,一个负责贯彻执行,配合得天衣无缝。
要是只有毛主席没有周恩来,很多好的战略可能执行不到位;要是只有周恩来没有毛主席,红军在军事上可能走不少弯路。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回过头看,1935年周恩来那句“红军的统帅还得由毛泽东同志来当”,看似随口一说,实际上却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周恩来通过一次次战役观察,早就看出毛主席是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他选择主动让贤,不是因为能力不行,而是因为他知道什么对党和人民最有利。
这种胸怀和格局,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换作其他人,面对权力诱惑,还真不一定能做出这样的选择。
正是因为有了周恩来的慧眼识珠和无私支持,毛主席才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带领红军走出困境,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对今天的启示意义
这段历史给咱们今天有什么启发呢?说穿了就是一个道理:真正的领导者,不是争抢权力的人,而是能识别人才、成就他人的人。
周恩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能者上,庸者下”。他没有被个人得失蒙蔽双眼,而是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这种精神品质,即使放到今天也是值得学习的。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都应该像周恩来那样,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先。
你怎么看这段历史?
看完这段往事,你觉得周恩来当年的选择对不对?要是换作你,面对这样的权力考验,会怎么做?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咱们一起聊聊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