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能在春晚舞台上混个脸熟的常客,大家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宋祖英,但还有一位被称为“军中花仙子”的歌唱家吕薇,可能很多年轻人就不太熟悉了。不过要说她前前后后上过十五次春晚,这个次数摆出来,就知道她绝对不简单。
咱们先从她的成长环境聊起。家里爸妈都是搞越剧的,妈妈还演过《赖婚记》,这种文艺家庭长大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喜欢唱唱跳跳太正常了。四岁那年她就上台唱了首《我是公社小社员》,一点都不怯场,表情动作还挺生动,那时候街坊邻居都说,这孩子将来怕是吃这碗饭的料。
但有意思的是,她父母反而特别反对她走艺术这条路。可能外人觉得奇怪,自己本来就是演员,为什么不支持孩子?其实道理不难理解——正因为他们深知这行背后的辛苦和不稳定,才更不愿意女儿再经历一遍。所以吕薇小时候想进少年宫、考剧团,几次都被拦了下来。
不过有些天赋是压不住的。十五岁那年,她还是考进了当地的师范学校音乐班,总算能正儿八经地学音乐了。不光声乐,她还顺便学了绘画、舞蹈甚至体操,简直是把之前没机会学的全补上了。而且她还不是随便学学,成绩一直拔尖,后来直接被保送进了音乐学院——你说这样的人,是不是天生就该走这条路?
毕业之后她先当了老师,一边教学一边也没放下唱歌,跟着老师马建华参加了一些比赛,成绩都挺不错。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1994年,她在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上的表现被海政歌舞团看中了。这个机会来得突然,但她抓得牢牢的,二话没说就进了团,后来还拜在了金铁霖门下学习。
后面的路就走得比较顺了。1996年她第一次登上春晚,之后几乎成了那里的常客,前前后后加起来有十五次之多。像《中国红》、《中华全家福》这些歌,估计不少人都还有点印象。不少人说她某些角度和宋祖英挺像的,特别是台上那种范儿,所以“小宋祖英”这个称呼也就传开了。
说到这儿,得提一下宋祖英。其实这两位有不少相似之处:都是军中走出的歌唱家,春晚常客,形象好、气质佳,作品传唱度也高。但吕薇的风格更偏柔美清丽,所以“花仙子”这个称呼安在她身上特别合适。不过外界有时候容易把她们混淆,或者只记得宋祖英而不知道吕薇——这种“知名度差距”现象在文艺圈其实挺常见,往往和曝光频率、代表作传播广度有关,倒不一定完全取决于实力。
但人生哪有全是顺境的?正在事业上升期的时候,她交往的男友被查出了癌症。那是97年左右认识的恋人,感情很好,却突然迎来这个打击。之后那两三年,吕薇几乎是演出结束就往医院跑,推掉了不少工作机会陪伴照顾。可惜最终也没能留住对方,2000年男友还是走了。
这段经历对她影响特别深。后来再提起,她说自己那段时间“放弃了很多,也承担了很多”。感情上的这种重击,换谁都需要很长时间恢复。之后她就一直单身,没再公开恋爱或结婚,倒是经常分享和一些孩子的合影——虽然有人猜测是不是她自己的孩子,但其实只是亲友的小孩,她自己也从没正面承认有过新感情。
现在她已经54岁了,还是不是会在一些晚会或音乐会上露面。状态保持得挺好,声音依旧能打,形象也依然优雅。虽然感情上似乎还没什么新进展,但看得出她已经找到了和生活和解的方式——音乐始终是她最可靠的伙伴。
回过头看,她这一路走来挺不容易的:从小时候家里反对学艺,到后来成为国家一级演员;从经历爱人离世的痛苦,到如今能平静地享受舞台和生活——这种人生起伏,真的需要足够韧劲才能扛过来。说到底,能坚持自己热爱的事,并能从中获得力量,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