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嘉豪的银行账户这个月要缩水97%。
上周还拿着CBA顶薪的他,如今揣着西乙联赛2000欧(约1.6万人民币)的月薪合同,登上了飞往西班牙的航班。 浙江男篮全队在萧山机场旁的餐厅给他饯行时,队长程帅澎举着果汁杯喊话:“混不好就别回来了! ”满桌哄笑里,余嘉豪低头摸了摸新剃的板寸——为了适应欧洲训练强度,他连发型都切换成了“省电模式”。
这可不是普通的送别饭局。
当余嘉豪拖着两个塞满降压药和火锅底料的行李箱走进航站楼,背后是浙江俱乐部破天荒的操作:放走核心中锋不留转会费,还自掏腰包补贴部分薪水差价。 总经理方俊在朋友圈发了张余嘉豪扣篮背影,配文就仨字:“放鹰飞”。
西乙联赛的生存手册第一页就写着残酷。
余嘉豪效力的Alega Cantabria队主场在人口不到6万的海港小城桑坦德,球馆比国内大学体育馆还小一截。 这里中锋的日常是扛着满身刺青的东欧壮汉肉搏,替补席常备冰冻矿泉水——不是喝的,是给被撞淤青的膝盖冷敷用的。
“钱? 还真不是事儿。 ”余嘉豪在毕尔巴鄂签约现场挠头。 他手机里存着去年试训时拍的视频:西班牙球员练挡拆,后卫传球误差不超过十厘米。 这种细节让他放弃国内七位数年薪,甚至接受西乙球队的“试用期”条款——前三个月表现不达标随时可能解约。
地球另一端,王俊杰正把亚洲杯银牌塞进行李箱夹层。
旧金山大学训练营开营前48小时,这个刚在决赛砍下17分的锋线出现在机场。 运动外套遮不住左膝绷带,那是半决赛拼抢时留下的伤。 网友叫他“最强暑假工”不是没道理:六月份还在NCAA打夏季联赛,七月份空降国家队,八月份带着银牌回美国,全程无缝衔接。
他的逆袭剧本早埋着伏笔。
两年前刚进旧金山大学时,王俊杰的体测数据让教练直皱眉:2米06的身高只有86公斤,卧推成绩排全队倒数第三。 如今他衣柜里还挂着当初的XS码球衣,而现在的他已是100公斤的肌肉装甲车——增重的秘密藏在健身房的监控里:每天训练结束后加练500次投篮,雷打不动。
亚洲杯打韩国那场成了他的镀金之战。
郭士强在更衣室白板画了个红色圆圈:“王俊杰,这个位置你随便打! ”于是球迷看到21分8篮板的爆炸数据,专业人士却盯着第四节某个回合:王俊杰被撞倒后0.8秒内翻身跃起,精准切掉对方快攻球。 这种防守本能,正是NCAA磨出来的“肌肉记忆”。
余嘉豪在西乙的首个考验是“面包测试”。
西班牙教练组有个奇葩规定:新球员必须连续十天完成早七点训练,才有资格吃球队早餐的黄油面包。 余嘉豪第五天就获得了面包权——不是靠身高,是靠给队友传了7次“拆炸弹”式助攻。 这种欧式团队篮球的洗礼,比他在CBA四年遇过的都猛烈。
王俊杰的战场在图书馆。
旧金山大学给他安排的课程表上,周三下午标注着“战术课特殊任务”:分析澳大利亚决赛录像时,教练用红笔圈出他漏防库克斯的瞬间。 “那次失位让中国队丢了关键三分。 ”他飞回美国的航班上,平板电脑循环播放这段画面直到电量耗尽。
桑坦德的海风带着咸涩。
余嘉豪在公寓阳台晾球衣时,总能看见港口停泊的渔船。 俱乐部给他配的翻译只签了三个月合同,逼得他手机里装了三个西语学习APP。 上周队内训练赛,当他用带着绍兴口音的西语喊出“换防”,葡萄牙籍队友愣是击掌庆贺——这是欧洲联赛认可的“入场券”。
旧金山大学的训练馆凌晨常亮一盏灯。
王俊杰的投篮教练有个变态规矩:连续投进100个底角三分才能休息。 有次他卡在第99球,硬是加练到凌晨一点半。 保安来锁门时发现,这个中国小子正把垃圾桶当假想敌练背打呢。
余嘉豪收到父亲余乐平的越洋信息时,刚结束西班牙首场练习赛。 “别学姚明,做你自己。 ”屏幕上的话让他想起小时候——父亲把篮筐降到2米8训练他扣篮,却从不准他模仿任何球星。
王俊杰的储物柜贴着张泛黄照片。
那是11岁在徐州小学生比赛拿季军的合影,照片里他比篮球才高半头。 现在每次开柜取鞋,他都会碰下那张照片——像某种神秘的开关。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