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七夕,国乙玩家在扎堆种田

前阵子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她说:"如果有农民李泽言这种题材,我会点击。"

有的朋友,有的。不光是李泽言,你关注的、不关注的乙游男主,最近全都下乡了。整个八月,国产女性向游戏关于"种田""农场""乡村爱情"的活动就没有停过。

令不少人"眼前一黑"的活动宣传

先是《光与夜之恋》在游戏内实装了"丰果农场"系统,紧接着不久《恋与制作人》放出七夕"建设四季农场"主题返场,而《如鸢》那边的情况也不简单,直接将活动命名为"回乡的诱惑之广陵爱情故事"。

点开这些游戏的评论区,一部分人连连扣出"问号""查询精神状况",一部分人表示" 0 个人想七夕下乡",还有一些评论直接开始创作"乡土文学"……

从一般的视角来看,恋爱游戏与乡村农场放在一起,似乎怎么想都很违和,有些过于"接地气"。

更何况,七夕对于乙游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时间节点。作为恋爱游戏,遇上情人节、七夕、春节等等重要节日,都需要有着对应的剧情来增添"纸片人男友"对于玩家的陪伴感与仪式感;另一方面,对于在特殊纪念意义日子同步推出的活动,玩家的付费意愿总是会更高一些。七夕活动也因此成为乙游厂商的重中之重。《光与夜之恋》开服的第一年,还曾因为"不过七夕"遭受了不少玩家的批评。

为了争夺这点蛋糕,多年来,大大小小的乙游都把七夕活动"卷上天"了,民国题材、妖精志怪、古风权谋、海岛假日等等层出不穷。

那怎么这次就和"种田"杠上了?

《恋与制作人》七夕活动

这或许是对男主人设的补充,和刻意营造的反差感。传统上,对于乙游男主的塑造逃离不开几个原型的组合。每一个乙游的男主,你都可以或多或少找到一些类似的品质,为了突出这些特征,游戏往往会采用一些比较极限的设定,例如"天才少年""顶级艺术家""行业顶端公司总裁"等等。男主们的表现也大多是聪明且理智的,身材是无可挑剔的。

但完美无缺并不是对"人"的立体塑造,更像是一种"造神"的表现。如果一直这样表述下去,久而久之,玩家与男主之间的隔阂会越来越大,变成一种"不对等"的心理差距,至少这并非是乙游想要的结果。

所以游戏的各种活动中,总是会补充一些带有反差的细节,来降低这种"不配得",像是"看似天才的许墨买菜不会砍价""特工夏彦其实是做饭苦手"之类的。

乡村主题的妙处就体现在这里。在农村和种田系统里,不管在"外面"男主是什么样的身份,捉鸡、养牛、种菜、建设乡村,一个都逃不掉。

而针对于同一个事件,不同主角之间性格不同,导致的应对方法不一样。平时西装革履的精英、穿搭有度的潮男,换上花袄,穿上布鞋,戴上斗笠,说起方言,在制造反差、塑造人物的同时,也微妙地将他们"拉下神坛",更加"接地气"。

哪怕偶尔有些 OOC(Out of Character,脱离原本人设),特殊主题活动毕竟是正经主线剧情之余的调味剂,埋一些梗也算是轻松闲趣,逗人一乐。

《如鸢》七夕活动剧情

市面上颇有名气的国产乙游都是手游长线运营的模式。现实感情尚有"七年之痒",维持玩家对纸片人的爱,就更需要推陈出新的活动来增加玩家黏性、提高用户留存。

像前面所说,各种主题的活动、平行宇宙在国乙已经玩了个遍,"乡村"主题再特殊,说到底只是无数个主题中的一种而已,这并不代表它不够浪漫。

《光与夜之恋》乡村振兴企划

不过,不仅仅是七夕活动,在两年多以前《恋与制作人》就有"四季农场助农"的主题活动,《光与夜之恋》在去年也开展了"助力乡村振兴企划";今年早些时候,《时空中的绘旅人》甚至与中国农业博物馆达成联动,促成玩家线下打卡。一方面来说,"助农"和"乡村振兴"是近年来的主要政策,企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游戏厂商当然也不例外;另一方面,企业偏好选择乙游作为窗口进行宣传,是因为游戏本身性质天然与"种田"适配。

《时空中的绘旅人》X 中国农业博物馆联动

由于以剧情为主导,乙游相对于其他游戏,玩法节奏要慢得多。大部分乙游的小游戏主打一个轻松愉快好上手,这些玩家与模拟经营的受众是有一部分重合的。

也因此你会看到,有人很认真地为"丰果农场"做出一张"农场收菜时间表",至于男主们,在种田面前,也只能沦为走来走去、忙着干活"工具人"了。

网上长期以来的一个梗就是"中国人有与生俱来的种菜基因",不仅仅是种田游戏,还有种田综艺,甚至去外星也要看看那里的土能不能种菜,现在就连七夕也不放过。或许,游戏市场上的种田品类里也该来一款有力的新作来释放一下全民刚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