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保时捷被移出德国DAX指数这事儿,说实话,给不少人都震了一下。因为说到德国汽车,人们脑子里能想到的牌子,不外乎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这些都是听起来就豪横,有点德国工业代表性的名字。结果这回保时捷突然被DAX踢出去了,自然会引发外界很多议论。
我个人觉得,有些事其实根子没那么复杂,但背后反映出来的东西很值得大家琢磨琢磨。咱们先说说DAX指数,毕竟这个玩意儿名气大,很多人都拿它做德国经济晴雨表,类似于美国的道琼斯、纳斯达克。按照规则,DAX每季度都会进行一次成分股的筛查,主要看的其实是公司自由流通股这个比例,还有市值之类的指标。
这次保时捷被剔除,最核心的原因不是它企业经营突然就断崖式下滑了,而是所谓的技术性调整:它的自由流通股比例仅仅只有12%,远远低于其他公司,有点被技术性淘汰的意思。这是不是保时捷内部什么操作有问题,倒也不能这么说。人家保时捷本身财力雄厚,总市值也够大,品牌也够响。同样,如果换个标准不是看流通股比例,保时捷估计还是榜上有名。
但是,这种技术性被掏出去,也不是一点影响没有。怎么说呢?毕竟DAX是欧洲主流的大盘指数,能在上面挂号的公司对外形象、公司市场认知度都不一样。被移出以后,你哪怕财务指标再漂亮,面子上肯定是受影响的。更何况,很多大资金经理、各类投资机构,他们买德股,第一选择就是各种大盘蓝筹,被你踢出去之后,以后权重型资金流向也会变。这就是一层牢靠的资源和影响力从公司手里溜走了,对公司的市值和流通性压力变大,这也是为啥当天下午保时捷股价立马跌了1%多。
其实,抛开技术细节不说,要想明白为啥保时捷的自由流通股这么低,得看看保时捷大股东的结构。保时捷大股东基本被集团和家族把控,外部流通太少。这种结构以前有好处,稳定控股权,上市风险小。但弊端也很明显,就是遇上这类大盘指数筛查你就吃亏,除非主动增加外部流通,要不然就得长期呆在二线MDAX。
说实话,保时捷不仅是这回自由流通的问题。你要是一路观察它这两年股价走势就会发现,股价跌得特别狠,今年已经下跌24%了,离它2022年上市的价位都快砍半了。股民手里现在控着的保时捷股票,套牢的滋味也挺难受。为啥会这样?其实看来看去,最主要还是两头压力,一是经济周期,二是贸易环境变化,再就是技术转型和市场需求不到位。
先说贸易环境。前脚刚签的美欧汽车关税协议,从前汽车出口美国,可以说挺赚的,现在美国对欧盟汽车出口直接加15%关税,这下德国汽车头部企业都傻眼了。每年要额外支出数十亿欧元,不光是利润被吃掉,有时候客户都可能被赶跑。汽车行业属于大宗产业利薄的买卖,你关税一加,等于把整个行业利润压缩甚至变亏。
更要命的是美国电动车市场不给力。其实保时捷算是做豪车的,在电动化转型上也下了不少本钱。但美国这两年电动车需求遇冷,再加上整个全球经济复苏慢,保时捷投资的新技术一时半会儿还看不到回报,这自然也就反映到了股价持续走低上。你看保时捷发布的财报,有技术,有产品,有品牌,但终归还是被市场环境拖了后腿。
所以说,德国汽车现在其实处在巨大的结构性调整期。专家说得很明白,现在的汽车市场不像几十年前那么风光了。过去是高科技高端制造的代表,现在被美国关税、全球经济减速、绿色环保转型多层挤压,魅力大不如前。最典型的就是今年欧洲电动车销量萎缩,连大众、奔驰这种老牌企业都过得辛苦,自然保时捷也好不了。
不过,别光看被踢出去这件事就想着保时捷要完了,没那么夸张。它被移出DAX现在转到MDAX,其实也就两三年之内对市值有些影响,牌子和实力还是在那儿的。首席执行官也出来说了,这不是公司经营出大毛病,而是技术性调整,他们自己信心满满将来要想办法再冲进DAX。
问题就在于,这种调整影响程度不能低估。因为德国很多大型机构都是跟大盘指数挂钩的,你一旦出局,后续可能就没那么容易吸引资本。尤其是现在经济全球化对欧洲国家的冲击很大,德国企业都面临怎么转型的问题,能不能把握住新周期,才是决定保时捷未来成败的关键。
说到电动化转型,保时捷其实早几年已经布局了,比如推出Taycan电动跑车。但市场表现来说,豪华电动车的钱确实没那么好赚。美国电动车需求下来了,中国市场竞争又特别激烈,造车新势力头头是道。像特斯拉、比亚迪这些公司把价格打得特别低,技术创新也快。保时捷虽说是豪车,但电动车里外的用户群其实不太一样,怎么兼顾高端定位和电气化转型,市场其实还在给时间考验公司。
再说一下德国整体市场,这次保时捷出局,其实也说明德国大企业面临很大的系统性问题。以前大家都觉得德国制造就是牛,科技能力超群,汽车工业是顶梁柱。可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止保时捷,连大众、宝马这样的公司在全球市值和品牌影响力上都不如以前了。这和全球产业贸易重组有很大关系,尤其是美国对欧盟下手之后,欧盟一时没应对措施,汽车出口没了高利润保障,对经济影响巨大。未来德国企业能不能靠技术创新和转型,重新杀出重围,才是值得关注的焦点。
当然了,还有就是大盘指数的影响力。为什么大家都想进DAX这类主板指数?很简单,这种指数对全球投资者具有参考性和权重配置属性,进了大盘,外资机构一定会持续买入,不光股价稳定,还能吸引新业务和合作机会。离开DAX后,保时捷可能会有一波市值滑坡,但要说根本没机会,那就太悲观了。谁都知道,像保时捷这样的大公司,调整两三年,等外部环境变好,技术路线捋顺了,再杀回来也不是没可能。
讲到这儿,其实最值得思考的还是德国汽车的未来路该怎么走。以前德国汽车牛是牛在精工制造和品牌溢价,国内市场需求稳,全球销售也高。但现在全球市场变化太快,电动化的趋势是大势所趋,老牌企业一旦不能彻底转型,就很容易被新势力赶超。许多汽车巨头都打算转向电动车,但你要想把传统燃油用户和电动车用户都抓住,既要有技术积累也要有市场策略。保时捷现在还处在转型痛苦期,不容易。
另外,德国本土市场也在发生变化。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政策推动绿色产业,传统汽车被各种法规限制,研发投入加大但回报周期拉长,资本市场对传统巨头的信心也不如以前了。这个时候大盘指数一调整,像保时捷这样的大牌就面临着管理层和股东双重压力。一方面要向外证明公司没问题,业绩稳;另一方面又要快速找到创新突破口。这种情况下,保时捷能不能拿出新技术和新市场引领,决定着它还能不能“卷土重来”。
要说保时捷未来咋办,其实没啥悬念。一是要继续在电动车投资上加码,既要保证高端定位,又要用新技术应对市场需求;二是要谋求全球市场新增长点,不单靠美国一个市场,要多元化布局,这样才能分散贸易战和关税带来的冲击。最后是要把自由流通股比例适当调整,吸引更多外部资金进来,将来才能靠市值再冲回DAX。
总之,保时捷被移出DAX,虽然面子有点过不去、短期市值有压力,但远远不是公司衰败的判决书。未来是不确定的,德国汽车零部件和整车企业都要适应新形势,转型电动化和智能化,为世界汽车工业再刷存在感。保时捷能不能借机调整资产结构、市场策略,这才是关键问题。只要像这类顶尖品牌公司还能坚持做创新转型,把握住新周期,等政策和行业风向再好转,重新杀回DAX也不是难题。咱们拭目以待,看德国汽车这些大佬能不能扛过这一关,从新一轮技术革命里再分一杯羹。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