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平米出租屋到资助326名退休艺人,满族镶黄旗后人张维伊13年蛰伏路上的选择,改写了一个民族的记忆

从20平米出租屋到资助326名退休艺人,满族镶黄旗后人张维伊13年蛰伏路上的选择,改写了一个民族的记忆

长白山的夜晚,零下30度。张维伊脱掉上衣,赤膊站在雪地里。神鼓在他胸前,鼓边锋利的金属一次次撞击,在胸口留下一道道血痕。为了还原鹰神祭舞的authentic姿态,他已经这样练习了一个月。淤青从未消散,新的伤痕层层叠叠。

作为满族镶黄旗后人,他觉得自己有责任。

但故事要从更早说起。2008年,中戏毕业的张维伊住在北京双桥不足20平米的出租屋里。没有桌子,他就趴在床上研读剧本,在人物小传的空白处写满心理分析。室友接济了他三个月的伙食,那段时间他每天凌晨四点起床背台词。

《偏偏喜欢你》给了他两天戏份。仅仅两天,他准备了两个月。暴雨停工的下午,其他人都躲进休息棚,只有他在练习持枪姿势。军靴里的汗水倒出来,浸湿了三张场记板。道具师把这个细节发在微博上,问谁会为两天戏这样较劲。

答案在《比萨斜塔》的哈尔滨演出现场。零下25度的剧院里,他饰演家暴男,主动要求对手戏演员真扇耳光。啪的一声,左耳耳鸣持续三天。某场演出他发着高烧上台,两个半小时后谢幕时虚脱跪倒,但仍保持角色状态向观众行沙俄贵族礼。

病房里的创作更加特别。父亲患胃癌期间,张维伊在病床前完成多个《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剧本。凌晨三点,他一边盯着心电图仪器,一边用手机敲字。“食堂包子要趁热吃”这句台词,原本是医生叮嘱他给父亲喂流食时的话。苦难在他手里变成别的东西。

青海湖的垃圾清理现场,海拔3200米。张维伊顶着强烈高原反应,徒手挖掘深埋的塑料桶长达四小时。指甲缝渗血,他用袖子擦擦继续。志愿者王女士拍下这一幕时不知道,他刚把某档综艺的全部通告费用来购买200套环保教材,捐给玉树藏族小学。

北京电影节期间的咖啡厅里,他自掏腰包为混乱的接机现场找个安静地方。每位粉丝一杯热可可,他记住考研学生的ID,两个月后寄去亲笔贺卡和戏剧理论书籍。那个患癌粉丝的女儿,他资助了三年才被医院感谢信曝光。

为演《显微镜下的大明》中的书吏,他专门赴国家档案馆学习明代文书修复。丝网加固技术常人需要半年掌握,他用两周。手指被烫出多个水泡,每天仍坚持练习六小时。153厘米长的赋役黄册道具,是他亲手修复的嘉靖年间真品,现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顺义流浪动物救助站的深夜,金毛犬被铁丝困住奄奄一息。他脱下万元羽绒服包裹伤犬,驱车60公里送医。不只支付医疗费,还设计“动物行为矫正课程”,帮助17只受虐犬消除对人类恐惧。这套课程至今是救助站标准流程。

满族身份让他做了更大的事。自费百万走访东北37个村落,抢救性录制满语老人影像资料。《满族萨满祭祀音谱》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库。回到长白山的那个夜晚,为了authentic的鹰神祭舞,他选择赤膊练鼓。

老戏骨赵先生患病,张维伊秘密支付28万手术费,要求医院保密。40天里每天炖汤送到病房,直到赵先生康复后采访中提及才曝光。他建立“老艺人数字化档案计划”,免费为326名退休艺人录制4K表演影像。

中戏的“新芽奖学金”优先资助戏剧文学系学生。获奖者小陈记得那次深度围读,他带学生们在菜市场体验生活整周,创作的《胡同口的早餐铺》被田沁鑫导演直接签拍。资金来源特别——他悄悄经营的剧本工作室盈利,而非演艺收入。

从双桥出租屋到现在,13年蛰伏期结束了。张维伊好像一直在做同一件事:认真对待每个角色、每个人、每件事。在快节奏的时代里,有人选择慢慢来。有人选择较劲。有人选择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发光。

这样的人,总让人想起什么。但又说不清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