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成美国武器!500%税率惊动中印,三国博弈突然爆发

#高考人生始发站#

华盛顿的七月热浪中,印度外长苏杰生面对记者追问,以一句“船到桥头自然直”回应美国参议员格雷厄姆的500%关税威胁。就在前一天,格雷厄姆提出的法案刚获特朗普口头支持,任何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和铀的国家,对美出口商品将面临最高500%的惩罚性关税,而中国和印度被直接点名。

格雷厄姆的法案以“切断俄罗斯战争资金”为名,要求对“购买俄能源却不支持乌克兰”的国家实施制裁。但蹊跷的是,欧盟占俄天然气进口超40%未被列入名单,而中印进口俄油占比不足20%反成主要目标。法案在参议院获84名两党议员联署,表面声势浩大,但美国财长贝森特紧急警告:“500%关税将瘫痪美国进口体系,最终伤害本国消费者。”国务卿鲁比奥更与法案划清界限,称“不支持强化对俄制裁”。

印度的应对策略暴露了其战略焦虑。为缓解贸易压力,印度今年前四个月将从美国的石油进口量增加了近120%,同时大幅削减了从俄罗斯、沙特和伊拉克的进口。但俄油仍是印度最大供应源,每天进口量达160万桶,占总量的20%以上。俄油较中东原油每桶便宜3-5美元,且印度炼油设备已适配俄油特性,转向新供应商需投入数十亿美元改造设施。在华盛顿的贸易谈判中,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划出两条红线:“农业和乳制品领域绝不妥协,不会做任何削弱本国农民地位的事。”美国要求印度开放苹果、树生坚果、转基因作物及乳制品市场,但印度因宗教顾虑和粮食安全担忧坚决抵制。

中国则以能源多元化和精准反制应对威胁。中国商务部强调中俄合作“基于市场原则,不受第三方干扰”。数据显示,中国从俄进口原油仅占总量15%,中东、非洲、南美供应占比超60%。在稀土领域,中国对钐、钆、铽等七类物项实施出口许可制度,直接冲击美国军工供应链。五角大楼评估显示,美军稀土库存仅够维持6个月高强度作战。

俄罗斯的回应更为强硬。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斥责格雷厄姆是“根深蒂固的恐俄分子”,并质疑此类制裁对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实际效果。俄方行动更具说服力:2025年3月,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签署协议,将对华石油年供应量提升至1250万吨,并将合作期限延长至2034年。技术合作同步深化,哈萨克斯坦首次参与中俄管道技术改造,引入中国智能监控系统使运输效率提升20%。

美国的关税威胁正加速全球能源贸易格局重构。中国已连续40天未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创下自2023年6月以来最长断供纪录,转而与澳大利亚签订每年60万吨LNG的长期合同。2025年5月,中美虽达成贸易休战协议,但中国未恢复美国能源进口。数据显示,5月无美国原油运抵中国港口,4月仅3批到货;LNG自2月起已完全停止进口。

本币结算成为三国对抗美元霸权的利器。2025年中俄油气贸易中约40%以人民币和卢布直接结算,人民币与卢布兑换量同比增长300%。印度与俄罗斯的石油交易中卢比结算占比达45%,但因对俄贸易顺差积累数百亿卢比无法使用,正探索“以物易物”贸易模式。

美国能源企业成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曾经繁忙的美国能源港口如今冷冷清清,大量LNG与原油积压滞销。欧洲虽接手部分美国LNG,但采购价较低,难弥补企业损失。投资者对新项目持谨慎态度,导致多个天然气终端扩建计划延期。

这场围绕能源的博弈,折射出单边制裁与多极秩序的激烈碰撞。当特朗普在佛罗里达高尔夫球场为关税法案叫好时,美国企业正目睹驶向中国的LPG运输船集体改道加拿大、中东和东南亚。正如彭博社所警示:“美国推动产业回流,却亲手逼走了最大的海外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