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句“麦当劳终于开始赶人了”在社交话题中悄然升温,而这一说法的背后,是发生在上海一家麦当劳门店的老人占座事件,该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公共空间使用与管理的广泛讨论。
时间回溯到7月16日,在上海普陀区的一家麦当劳店内,出现了颇为引人注目的一幕:一群老人未进行任何消费,却长时间占据着店内的餐桌,沉浸于打牌娱乐之中。据在场顾客反映,这些老人每日从清晨到傍晚,几乎“雷打不动”地坐在那里,最多的时候,四、五张餐桌都被他们占据。如此场景,使得店内嘈杂不堪,孩子们被喧闹声吓得不敢安心用餐,其他顾客的正常就餐体验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事实上,这并非偶然现象。据工作人员透露,此类情况已经持续了长达三、四个月之久。在此期间,店员曾尝试进行善意提醒,然而换来的却是老人们的辱骂,这无疑让店员陷入了两难的尴尬境地。
对于麦当劳店家而言,同样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一方面,他们担心采取强硬的驱赶措施,会引发舆论对“驱赶老人”这一行为的负面评价,进而影响品牌形象;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座位被长期占用,正常顾客因无座而选择离开,导致门店每天至少损失上千块的营业收入。为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店长无奈之下,曾向社区民警寻求帮助。民警到场对老人们发出警告后,老人们短暂收敛,但很快又恢复了常态。社区居委会也积极介入,先后两次进行调解,可惜最终都未能成功。
面对这一复杂局面,麦当劳总部迅速做出反应,发布内部通知,要求各门店统一管理标准。据部分员工透露,可能会推出“公益座位”这一解决方案,不过使用该座位需要登记身份证,且会限制使用时间。有趣的是,类似情况并非上海独有,深圳也出现了麦当劳驱赶打牌老人的现象。与此同时,部分麦当劳分店已经开始在店门口挂上提示牌,明确要求顾客必须购买套餐后,方可进店休息。这一系列举措,无疑是麦当劳在维护门店经营秩序与兼顾社会人文关怀之间,努力寻求平衡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