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亏两万,这买卖真干不下去了!"老王蹲在自家奶茶店门口猛嘬一口烟,烟头烫到手指才猛然惊醒。他身后贴着"旺铺转让"的玻璃门上,还残留着去年开业时贴的"买一送一"促销海报,边角已经卷得像老咸菜。就在三百米外的商场里,蜜雪冰城店员正手脚麻利地打包着6块钱的冰鲜柠檬水,排队的学生妹举着手机扫码,屏幕上"到店自取立减3元"的弹窗晃得人眼晕。
这场景活像生物课本里的食物链——头部品牌是张大嘴的鲸鲨,中小玩家就像被吸进滤网的磷虾。过去十二个月里,光奶茶店就关了十五万七千家,相当于每天有430家招牌被摘下来。曾经在厦门中山路风光无限的Seven Bus,最火的时候单店月入120万,现在全国就剩不到二十家,创始人朋友圈里最新动态是转让二手咖啡机的九宫格照片。
咖啡赛道更邪乎,二十二万八千家店挤在赛道里,去年直接摔出去五万两千家。Seesaw的创始人老张现在见到投资人就得解释:"咱家真没跑路,就是战略收缩。"这话他自己说着都虚,毕竟门店从160家砍到48家,办公室从CBD搬到了创意园,连前台姑娘都改成了兼职。
行业里正上演着现实版"鱿鱼游戏"。幸运咖拿着蜜雪冰城给的弹药库,半年多开出一千三百多家店,加盟商老李乐得合不拢嘴:"总部白送咖啡机,还倒贴五万块,这便宜不占王八蛋啊!"可街角独立咖啡馆的老赵就笑不出来了,他算过账,自己28块钱的美式要卖五杯才抵得上人家6块6的拿铁,这买卖做得跟做慈善似的。
外卖平台掀起的补贴大战更绝。上个月"零元购"活动那阵子,杭州的小周奶茶店订单暴涨到每天八百单,算完账却差点哭出来——每单倒贴三块五,三天亏掉半年积蓄。"这哪是做生意,分明是给平台当长工!"他柜台上现在还堆着两百多个没拆封的外卖杯,印着"第二杯半价"的贴纸都没来得及撕。
有些机灵鬼已经开始找新活路。书亦烧仙草把福建芭乐捣鼓成网红爆款,小红书上的小姑娘们为这粉嘟嘟的饮料疯了似的打卡。野人冰淇淋更绝,把意大利Gelato机器往店里一摆,现做现卖的视频随便拍拍就能火,三十块钱一个球照样有人排队。这些新玩法印证了行内老话:当所有人都在挖金子的时候,卖牛仔裤的反而最稳当。
行业老炮们心里明镜似的——眼下这局面就像火锅煮到最后,该捞的肉都捞完了,剩下的都是煮烂的菜叶子。某品牌总监私下吐槽:"现在比的是谁憋气时间长,就看谁先扛不住浮出水面。"这话不假,光是七月这半个月,某二线城市商业街就换了二十六家奶茶店招牌,转让广告写得跟讣告似的:"忍痛割爱,设备全新"。
最魔幻的是消费者这边。南京的吴女士上个月薅羊毛喝免费奶茶,直接喝进医院打胰岛素。医生看着化验单直摇头:"这血糖值都够腌蜜饯了。"可转头她又在小红书晒新抢到的"满20减19"优惠券,配文"奶茶续命yyds"。这届年轻人啊,像极了知道韭菜盒子油大还非要蘸辣椒酱的主儿。
站在2025年的夏天回望,饮品行业这出大戏比宫斗剧还精彩。从资本哄抢到哀鸿遍野,从门庭若市到贴转让告示,前后不过三四年光景。某倒闭品牌的前员工说得实在:"以前觉得卖糖水能上市,现在发现连电费都快交不起了。"这话听着心酸,可商场如战场,活下来的未必是最能打的,但肯定是最扛造的。眼下这行情,能熬到过年不发讣告的,都算得上好汉一条。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