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编辑:嘻痞笑谈
1953年9月的一天,河南郑州一家招待所里,领导翻看当天的《人民日报》,一则寻人启事引起他注意,上面的名字和照片,让他想起所里的清洁工老雷,这则启事在找一位叫雷保森的志愿军特等功臣,可老雷明明只是个扫地的,难道老雷就是那个英雄?
《人民日报》标题里“特等功臣”“雷保森”几个字很扎眼,他凑近看了看照片,是个年轻战士,眉眼间透着股英气,这张脸,怎么越看越眼熟?他放下报纸,在屋里踱了几步,脑海里闪过一个身影,每天早上来扫地的老雷。
他平时话不多,总是低着头干活,右脚和右手不太灵便,拖地时身子总往一边歪,领导喊来通讯员,让把老雷叫到办公室,他想,或许只是巧合,天底下重名重姓的人不少,老雷进来时,手里还攥着半块抹布,围裙上沾着点水渍。
老雷你过来看看这个,领导把报纸推到他面前,老雷的目光刚落到照片上,手就抖了一下,抹布掉在地上,他嘴唇动了动,没说出话,只是盯着照片里的人,眼眶慢慢红了,领导心里咯噔一下,试探着问这上面的人,你认识?
沉默了半晌,他才低声说,这是我,三个字,像块石头砸在领导心上,谁能想到,天天在眼前扫地的人,竟是报纸上找的英雄?可他为啥要瞒着所有人?有些荣誉,不是用来挂在嘴边的。可这一等功的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
部队一直在找一个失踪的特等功臣,原来李耀文政委没放弃寻找,他为啥这么执着?一张报纸,连接起两个素未谋面的人,一个在部队苦苦寻找,一个在地方默默生活,领导看着老雷手上的老茧,那是握枪和握扫帚留下的痕迹。
能屈能伸,才是真英雄,可他在朝鲜战场上,到底经历了什么?领导当即决定,马上给部队发报,他知道,不能让英雄再埋没下去,窗外的阳光照进来,落在报纸上“特等功臣”四个字上,有些光芒,终究是藏不住的,只是这光芒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伤痛?
时间拉回1951年春天,朝鲜半岛的战火正烈,雷保森带着班里的9个战士,守在七峰山的299高地上,这地方地势险要,山腰上有条公路,是美军机械化部队的必经之路,上级给他们的任务,是挡住敌人的进攻。
战士们刚挖好工事,就听见远处传来轰隆隆的声音,雷保森爬到高处一看,好家伙,十几辆重装机动车辆正往这边开,后面还有大批步兵,他心里一紧,赶紧让大家做好准备,班里的战士大多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可眼神里全是狠劲。
记住,等我命令再打,雷保森压低声音说,他知道,对付这种大家伙只能靠智取,履带碾过路面的声音,像敲在每个人的心上,雷保森数了数,一共12辆,后面还跟着不少步兵,他让战士们分成两组,一组负责炸前面的车辆,一组对付后面的步兵。
这场仗打得又快又狠,等美军反应过来时,11辆重装大家伙已经成了废铁,最后一辆见势不妙,掉头就跑,战士们欢呼起来,互相拍着肩膀。雷保森却皱着眉,说别高兴太早,他们肯定会反扑。
果然,第二天一早,美军就调集了上千人,带着重武器来报仇,阵地上的炮火像雨点一样密集,雷保森他们只有九个人,硬是守了一天,战士们一个个倒下,最后只剩下他和一个战士,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
雷保森让他先撤,自己来掩护,他不肯走,说要跟班长一起拼,雷保森急了,趁他不注意,一把把他推下山坡,说活下去,告诉部队咱们完成任务了,他自己转身,朝着敌人冲了过去,子弹打中了他的腿,他踉跄了几步,摔下了悬崖。
以为是终点,没想到是另一段人生的开始,那他是咋活下来的?雷保森说,他被朝鲜老乡救了,送到医院捡回一条命,只是醒来后,再也找不到部队了,异国他乡的悬崖下,藏着一份跨越国界的善意,这份善意,成了他活下去的光。
雷保森的童年很是曲折,1923 年的河南兰考,一户姓李的人家添了个男娃,谁也想不到,这娃后来会成英雄,娃一岁时,爹没了,娘拉扯他到六岁,也病没了,他成了孤儿,揣着半个窝头在村里讨饭,八岁那年,一户姓雷的佃农见他可怜,收作义子,这才有名有姓。
雷家不富裕,十三岁的保森就去地主家扛活,天不亮就起,天黑才歇,顿顿吃发霉的窝头,稍慢些就挨鞭子,他攥紧拳头忍着,心里想,总有出头那天,十六岁在饭店打杂,客人刁难也笑着应,后来跟一老板熟了,老板讲穷人要翻身的理。
1946 年他揣着介绍信,一路讨饭到山东,找到南麻区小队成了兵,48 年淮海战役里,他扛着机枪冲在前,立了二等功,入党那天,他攥着党章,手直抖,打小没人瞧得起的讨饭娃,成了共产党员。
抗美援朝枪响,他刚养好伤就报名,跨过鸭绿江时,他摸了摸胸前的党章,说要让朝鲜老乡不受欺负,命运弄人,英雄也有落难时,可他咋就甘心做清洁工?其实他不是甘心,是没法子,身上 11 处伤,最重的在肺边,阴雨天疼得直打滚,重活压根干不了。
雷保森身份曝光后,部队派车来接,他收拾行李时,就个旧布包,装着几件补丁衣裳,战友见他右手不便,要帮着拎,他摆摆手自己来,说惯了,不碍事,回到部队,他成了连长,给战士们讲战术,总说,别学我猛冲,要动脑子。
1957 年去北京观礼,见了毛主席,主席握他的手,60 年代离休回上蔡,组织要给盖新房,他说旧坯房住着舒坦,县政协请他当常委,他每次开会都提前到,拿个小本记要点,有人说没必要,他说这是工作,学校请他讲战斗故事,他专讲牺牲的战友。
说自己活下来,是替弟兄们看好日子,80 年代,他去部队作报告,穿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胸前别着军功章,台下掌声雷动,他却对着战友的照片敬礼,他走的时候,追悼会上来了好多人,有当年的战友,有听过他报告的学生,还有不认识的老百姓。
从讨饭娃到特等功臣,雷保森的路满是坎坷,他藏起荣誉扫地,不是懦弱,是历经生死后的通透,那张《人民日报》,揭开的不只是身份,更是英雄的底色,不争名利,只念家国,英雄或许平凡,可在关键时刻,他们总能站出来,活成照亮时代的光。#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