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可克达拉市的马老板最近干了件大事,直接把德国科乐收的旗舰拖拉机XERION 4500开进了自家万亩农场。
这台480马力的钢铁巨兽,带着全时四驱和履带黑科技,往地里一杵,周围的农机顿时显得像玩具。
科乐收这次玩真的,不仅把看家本领TERRA TRAC履带技术搬过来,还配了智能管理系统。
马老板在地头掏出手机就能监控作业进度,这架势哪像种地,分明是搞军事演习。
当地农户围着机器转悠,有人嘀咕:"这铁疙瘩一天干的活,顶我们三台机器干一礼拜。"
争议随之而来。农机论坛里吵翻了天,点赞最高的评论写道:"进口机器是好,可价格顶得上十台国产拖拉机,普通农户谁买得起?"确实,这台德国制造的大家伙身价不菲,抵得上一线城市一套房的首付。但支持者反驳:"人家省油省人工,长远看反而更划算。"
深扒发现,科乐收早在三年前就开始布局中国市场。去年在哈尔滨建立的研发中心,专门针对国内土壤条件改良设备。新疆日照时间长、地块连片,正是这种高端农机的理想试验场。隔壁甘肃的农场主已经组团来考察,琢磨着要不要也整一台。
社交媒体上流传着交付仪式的视频,履带碾过沙土地的瞬间,围观群众一片惊呼。有网友调侃:"这动静,不知道的还以为坦克开进来了。"马老板倒是实在,面对镜头直摆手:"贵是贵了点,可咱这上万亩地,总不能全靠人海战术。"
农机站的技术员算了笔账:传统拖拉机作业每亩油耗约15元,XERION 4500能压到9元。按年耕作5万亩计算,光油钱就能省下30万。但维护成本是个未知数,进口零件的等待周期可能让农时耽误不起。
隔壁县的合作社理事长带着技术团队来取经,围着机器研究了半天,最后撂下句话:"咱们还是等国产的吧。"这句话道出行业痛点——中国农机企业什么时候能造出这样的高端货?沈阳某农机厂工程师私下透露,同级别原型机已在测试,但关键液压部件还得进口。
夕阳西下,XERION 4500在棉田里拉出长长的影子。远处国产拖拉机突突冒着黑烟,仿佛两个时代的对话。这场农业装备升级赛才刚刚开始,德国人亮出了王牌,接下来就看中国制造如何接招。地里刨食的庄稼汉,到底该咬牙追高科技,还是坚持性价比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