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31导弹遭泄密:刘宝镛院士13年的心血付诸东流?

1999年10月1日,在建国50周年的盛大庆典上,由刘宝镛主持设计的东风-31导弹出现在阅兵方队中。此举立刻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我们公布的导弹射程数据是12000公里,能够覆盖美国的纽约、华盛顿等大城市,对美国的本土呈现出了强大的战略威压。

然而,就在阅兵后,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公然在报纸上大放厥词,称东风-31导弹不足为惧,射程仅有8000公里,最多打到夏威夷。当年,我国科研受限于材料、技术,导致东风-31的射程,确实与李登辉讲的一样。但是,这样高度机密的数据,李登辉又是从何得知?

考虑到李登辉于1996年台海演习时,扬言“解放军使用的都是空包弹”,从而牵出了刘连昆等间谍案。相关部门提高警惕,意识到军队内部又出现了内鬼?当下核心数据已经遭泄露,那岂不是刘宝镛院士13年的心血,就要付诸东流了?

刘宝镛于1936年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他有个姐姐,姐弟俩都很爱学习,成绩总是在班级名列前茅。解放初期,我国的工业还很落后,不要说飞机、火车,就是一辆国产车也没有。因此,那时社会上流传着:“发展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的口号。刘宝镛从那时起,就有了当汽车工程师的想法。

1954年,刘宝镛和姐姐同时参加了高考。等待放榜的日子,姐弟俩商量一起报考清华大学汽车制造专业。揭榜那天,刘宝镛在《光明日报》里找到了他和姐姐的名字,只可惜,姐姐被录取了,他第一志愿分不够,最终被第二志愿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所录取。

1956年以前,能考上大学的人,可谓凤毛麟角。可刘家一下子考上俩,一度被传为佳话。在北大,刘宝镛认真学习,为他以后几十年的科创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大二的时候,刘宝镛听闻钱学森从美国辗转回国。对钱学森的崇拜,让他在大三分专业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力学,继而,在专业更细分的时候,刘宝镛又选择了钱学森所研究的“一般应用力学”。

同年10月,钱学森受命组建火箭导弹研制机构,2年后,国家开始研制航天运载火箭。这一年,刘宝镛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在钱学森的手下工作。

那时候,我国的导弹设计还在仿制阶段,而翻译苏联提供的导弹资料,就成了必须要闯的一道大关。刘宝镛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做资料翻译。据悉,那时候我国用农产品与苏联交换技术资料,苏联人很不地道,为了充重量,有时候一大包的“资料”里,只带着一点文字。即便如此,这点文字也不全是真正的导弹资料,有的是电灯泡的,有的是马桶的。

当苏联专家撤走后,刘宝镛就担任了第一设计部专家遗留资料整理小组组长。1961年,仿制项目获得成功。时年25岁的刘宝镛被授予了“1059”工程师称号。1966年,30岁的刘宝镛成为“弹道、气动、载荷”工程组组长。随后几年,因大形势变化,刘宝镛被下放到齐齐哈尔军垦农场劳动锻炼。庆幸的是,刘宝镛下放时间不长,很快又回到了他钟爱的科研岗位。

1986年,刘宝镛带头起草了发展我国第二代战略导弹的建议。在得到上级肯定后,刘宝镛被调任主持第二代战略武器的研制工作。也就是东风-31导弹的研制。

我国第一代洲际弹道导弹东风-5,于60年代开始研制,80年代定型服役。东风-31就是在东风-5之后,开始立项研制,其前身是东风-22导弹计划。1988年,我国掌握了大口径固体发动机燃料室铸造技术,解决了制约东风-31的最大瓶颈。

1999年国庆节,东风-31亮相于世界。这13年来,作为型号第一总设计师的刘宝镛,花在技术攻关和研制第一线上的时间,可谓是无法计算。他为第二代战略导弹从生产到亮相,耗费了大量的心血。

然而,这么机密的情报,竟然被台湾、美国人都知晓了。经过相关部门的层层调查,内鬼终于被揪出来了。他就是东风-31弹道导弹副总设计师——郭万钧。90年代,郭万钧去参加一个亲戚的婚礼,被同样来参加婚礼,已是台湾“军情局”成员的间谍,化名杨东的沃维汉,用“糖衣炮弹”侵蚀了。

郭万钧也“实在”,给沃维汉讲导弹数据的时候,怕他不理解,还专门为他上课。就这样,郭万钧把相当核心的东西,都泄露出去了。最后,郭万钧和沃维汉双双被执行了枪毙。一般来说,间谍分子在我国大多数会判处15年的有期徒刑,而他俩是直接被枪决,由此可见,两人犯下的罪行,有多么严重。

为了应对美国的反导系统,我国只好开启了升级系统。在东风-31的基础上,研制东风-31甲。该导弹的研制工作,官方没有透露具体的总设计师,但是我们可以推测,应该还有刘宝镛和他的团队。2002年11月,东风-31甲首次飞行取得圆满成功,2006年,正是装备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