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盯着手机上的外卖账单直嘬牙花子,一份黄焖鸡米饭加配送费要28块,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超支了。
他正琢磨着要不要泡面将就一顿,小区门口突然挂起了大红横幅:"社区食堂开业大吉!一日三餐25元,管饱又管好!"
这价格确实让人心动。小李掰着手指头算账:早餐一碗粥两个包子5块钱,午餐两荤一素8块钱,晚餐一碗牛肉面加小菜7块钱,加起来正好25块。这要是在外面吃,光一顿午饭就得20往上。可转念一想,这么便宜能有好东西?该不会是拿剩菜糊弄人吧?
隔壁王大爷倒是兴冲冲地当起了第一批顾客。老人家端着餐盘乐呵呵地说:"这红烧肉炖得烂糊,青菜也新鲜,关键是吃完不用刷碗!"可年轻人小张尝了两天就直摇头:"天天不是土豆丝就是西红柿炒蛋,再这么吃下去我都要变成西红柿了。"
社区食堂的厨师老李拍着胸脯保证:"咱这菜绝对干净,不放那些乱七八糟的添加剂!"可大妈们掀开锅盖一看,白菜梆子硬得能当砖头使。老李赶紧解释:"这是特意留的脆生口感,下回一定炖烂糊些。"
要说这社区食堂还真是个新鲜事物。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单位食堂就是职工们解决吃饭问题的主要场所。后来随着社会发展,这种集体就餐模式渐渐被外卖和快餐取代。如今社区食堂卷土重来,倒是给老百姓多了一个选择。
价格确实便宜,可味道到底如何?杭州有个社区食堂就做得风生水起,周一酸菜鱼,周二糖醋排骨,周三还搞了个轻食沙拉专区。这哪是食堂啊,简直就是个小型美食城。相比之下,有些地方的社区食堂就差点意思,菜品单一不说,味道也马马虎虎。
排队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上班族小林抱怨道:"吃个饭比上班还累,排队半小时,抢座还得靠武功!"可退休的刘奶奶倒是乐在其中:"这儿多热闹啊,和老姐妹们边吃边唠,比在家对着电视强多了!"
社区食堂的卫生问题也让人操心。有人看见后厨地上有水渍就心里打鼓,这要是一个不小心滑倒了可咋整?不过大多数食堂还是挺注意的,每天都有专人打扫消毒,比那些藏在巷子深处的小饭馆强多了。
年轻人最关心的是菜品能不能常换常新。天天吃那几样,再便宜也会腻。老年人倒是实在,只要干净卫生、价格实惠就成。这可难为了食堂的管理人员,既要控制成本,又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简直比伺候丈母娘还难。
营养搭配也是个技术活。有的食堂为了省钱,青菜炒得跟水煮似的,肉也少得可怜。长期这么吃,怕是连搬砖的力气都没有了。可要是菜品太丰富,价格又得往上涨,这25块钱的标准可就保不住了。
要说这社区食堂最大的好处,就是给那些不会做饭或者懒得做饭的人提供了方便。独居老人不用天天凑合着吃剩饭,上班族也不用顿顿点外卖。不过要想长期留住顾客,光靠便宜可不行,关键还得把饭菜做好吃了。
小李最后还是决定去试试。第一天吃下来感觉还不错,至少比泡面强。可连着吃了一个礼拜,他就开始怀念起外卖的味道了。这大概就是人性吧,再好的东西天天吃也会腻。
社区食堂就像相亲,第一眼看条件挺合适,可过日子光看条件不行,还得看合不合胃口。价格是便宜,可要长期吃下去,还得看能不能吃出家的味道。你家门口要是开这么一家,你会天天去吗?
本文创作的目的就是要传播积极向上的能量,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低级趣味或者违反规定的内容存在。要是发生了侵权的事情,就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把这个事情处理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