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最近这几年,大家都在说石油是俄罗斯的命根子,可是买油这件事,好像越来越没那么简单了。你去想,美国和欧洲一边说制裁,一边盯着油价,结果逼得俄罗斯不得不甩卖。听着挺狠,但问题来了,我们是只跟着买油,还是干脆想得更远一点?
我看了下数据,2022年俄罗斯石油出口总量大约2.2亿吨,主要出口到欧洲和亚洲。结果一场战争下来,欧洲几乎砍断了进口,俄罗斯只能把原油更多卖到亚洲市场。中印成了大客户,但价格是打折的。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测算,俄罗斯对亚洲出口的油价比布伦特原油低了20美元一桶。这就等于白白把钱往外送。
可问题是,买油这事有天花板。你再大方,也得先有库容。中国的石油储备能力,大概能支撑90天左右的进口量。这不是我编的,是商务部之前公开的数据。你再往里囤,储罐建起来要几年,还要配套管道。短期内想无限放大根本不可能。
所以我越想越觉得,单纯去买石油,不是最优解。俄罗斯手里真正的价值,不是那桶油,而是那些油田。比如西西伯利亚那块,储量在全球都是前几名,光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几个油田,加起来的探明储量就有几十亿桶。你要是真能谈下来股权,那才是长远的筹码。
有人说买油田是痴人说梦,可俄罗斯经济体量撑不住。2022年他们的财政收入有一半靠能源,结果光是军事开支就占了GDP的4%以上。战争拖长了,钱从哪来?到资产出清是迟早的事。这个逻辑不难懂,90年代他们经济危机时,不就是大批优质资产被廉价卖掉吗?
我翻了下资料,中国其实早就有过类似操作。2006年中石油和哈萨克斯坦合作开发阿克纠宾油田,直接控股。那片油田现在产量依然稳定,每年几十万吨。对比一下,纯粹买油只能解一时之需,控股油田才是真正的战略投资。
关键在于,国际制裁主要针对的是石油交易和运输,但对股权收购,尤其是双边之间的资产合作,其实限制没那么死。你不通过美元结算,不走欧洲的港口,就能绕开一大半。俄罗斯自己也知道,想保住基本盘,就得让渡一部分资源换现金。
话说回来,买油田可不是点菜。要搞清楚几个问题:
• 哪些油田探明储量够大
• 周边基础设施能不能支撑运输
• 成本是多少,能不能保证稳定开采
比如远东的萨哈林项目,中国企业已经参与了,运输距离近,出口方便。这就是现实例子。而西伯利亚深处的油田,虽说储量大,但管道建设和环境条件都得算成本。
想明白这一点,我反而觉得欧美限制石油交易,未必全是坏事。表面看是堵,实则可能逼着俄罗斯把更核心的东西拿出来。我们要是只盯着那桶油,就等于是给别人做短期的搬运工。可要是能在关键时刻切入到上游资源,那就是几十年的底气。
问题是,真到谈判桌上,我们有没有做好准备?哪些资源值得收,哪些是烂摊子,该怎么挑,这些东西智库要提前算清楚。现在看新闻,一个个都盯着今天油价跌了几美元,可这跟长远的布局比起来,真不算什么。
你说,要是几年后俄罗斯真开始大规模卖油田,我们能不能把握住窗口?还是到时候又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进场?#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