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板块回调,买入机会来了吗?观点来啦!

来源:南方基金

今年上半年,红利板块表现亮眼,一度为投资者账户增添了不少“获得感”。然而,当大盘稳步攀升至3600点附近时,市场板块出现分化,红利板块却悄然进入回调。

这种“指数涨、红利调”的反差,让不少朋友心生困惑:是红利的投资逻辑变了吗?还是另有原因?当下又该如何布局?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01

红利板块今年表现如何?

数据来源:wind,20250101-20250730,历史表现不预示未来。

回顾红利板块今年的走势,在低利率与避险需求推动下,年初至5月中旬,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指数成为震荡市中的“避风港”。

进入5月下旬至7月初,板块进入高位盘整,波动加大。

而7月以来,随着板块轮动加剧,红利板块迎来显著回调,部分投资者开始焦虑。

那么,这种看似“逆势”的调整究竟从何而来?

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拆解红利板块的构成。其成分股大致可分为三类:消费白马、顺周期、大金融。

消费白马指的是消费领域业绩长期稳定、品牌力强、行业地位稳固的优质企业,比如食品饮料、家电;顺周期是指业绩与宏观经济周期紧密挂钩的行业,如煤炭、钢铁、基建;大金融则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近期的调整,恰恰是这三类资产在宏观预期变化下节奏分化、最终共振调整的结果。

那这些资产为什么会迎来调整,其核心还是市场情绪与资金轮动影响。一方面,市场风格交易增长预期,叠加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政策导向,部分资金从防御性板块流向科技股,我们看到最近成长板块都走出了一波“小高潮”。

另一方面,港股银行股上半年业绩下滑明显,叠加地方化债推进与银行息差压力等政策预期,引发投资者对高股息资产盈利稳定性的短期担忧。此外,上证指数到了关键点位3600点,部分获利盘了结,板块出现技术性回调。

02

怎么看待这轮调整?

那红利板块的投资逻辑发生改变了吗?

其实拉长时间线来看红利板块的上涨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多轮因素的驱动才逐步成为市场共识。

2023年以来,红利资产在政策催化、弱市防御需求、资源品涨价以及险资增配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受到市场关注。

早在2023年初,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明确提出2023年中央企业发展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这一举措开启了以“三桶油”为代表的中特估行情,为红利板块的崛起埋下伏笔。

2023年5月后,A股市场表现欠佳,市场陷入弱现实与强预期的博弈阶段。在此背景下,红利资产凭借其抗跌性,成为投资者的避险选择。

进入2024年上半年,地缘冲突反复、原油产量变化引发的供需矛盾,以及美国降息预期等因素共同作用,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一时期,红利资产继续受到市场青睐。

5月至9月,红利板块整体因前期涨幅过大而出现回调,但银行、非银等板块相对抗跌。9月24日政策转向后,市场风险偏好迅速提升,两融规模放量,资金大量涌入成长板块,导致中证红利指数整体跑输上证指数。

而进入2025年,关键政策持续加码:1月份《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出台。该方案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将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这意味着每年至少将为A股新增几千亿元的长期资金,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同年5月,《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进一步带动了市场估值的提升,也为红利板块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资料来源:《2025年中期大类资产配置报告:红利资产从共识到分化的再审视》)

回归到当下市场环境和红利本身的核心逻辑。从红利低波50指数来看,近两年单年度内最大回撤在9%以内,低于同期沪深300,一方面看展现较强防御性,另一方面看每一次回调都或是较好的买入时机。

从指数股息率来看,当前指数股息率仍达4.26%,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整体仍处相对低位,红利低波50股息性价比仍存。拥挤度和情绪回落至中等区间,红利资产整体目前热度降温。在低利率趋势下,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持续走低,大行一年期定存利率跌破1%,资金成本降低推动“资产荒”,红利资产优势凸显。(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731)

总结来说,当前因多重因素而产生的调整,并不改变红利投资的长期逻辑。

因此,面对近期的逆势回调,我们不必过度焦虑。市场短期的波动如同潮汐,总会带来板块间的此消彼长。投资红利,本质上是在不确定中寻找一份相对确定性的回报,时间往往是其最好的朋友。

考虑到经济弱复苏环境下的高股息资产优势突显,以及险资等长期资金增配需求,想布局的南粉可采取分批建仓策略,把握调整带来的布局机会。

点击申购>>

好啦,今天的话题我们就聊到这里,下期再见啦。

风险提示:

尊敬的投资者:

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您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

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做出如下风险揭示:

一、依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基金分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基金中基金、商品基金等不同类型,您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也将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一般来说,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您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二、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既包括市场风险,也包括基金自身的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合规风险等。巨额赎回风险是开放式基金所特有的一种风险,即当单个开放日基金的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一定比例(开放式基金为百分之十,定期开放基金为百分之二十,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特殊产品除外)时,您将可能无法及时赎回申请的全部基金份额,或您赎回的款项可能延缓支付。

三、您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四、特殊类型产品风险提示:如果您购买的产品投资于境外证券,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本基金还面临汇率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

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 业绩表现的保证。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六、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联接基金(以下简称“本基金”)由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基金管理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约定申请募集,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许可注册。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基金电子披露网站http://eid.csrc.gov.cn/fund和基金管理人网站www.nffund.com进行了公开披露。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