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宜昌龙泉镇出了个代德明,这些年在外头做4S店生意挺顺风顺水。可2022年他突然放出个大动静——要在老家投600亿建楚能新能源锂电池产业园,还要和政府分期合作。消息一传开,街坊邻居都坐不住了:"卖车的咋突然捣鼓起电池来了?咱宜昌啥时候见过这么大的项目?政府不得掏不少钱吧?别是忽悠人的吧?"
说实在的,当时大伙儿的疑虑不是没道理。600亿啥概念?放在宜昌发展史上都是头一遭。以前引进的项目,再大也得掰着手指头算投资额,这回直接翻了几番。政府开会研究时,市长还开玩笑说这项目"含在嘴里是骨头,吐出来的是肉"——嚼着费劲,咽下去又怕硌着,但不咽又怕错过肉。毕竟代德明自己得掏真金白银,政府想着"总不能拦着人家干事",咬咬牙就定了支持。
项目一开工,工地上就开始冒烟儿。2023年8月一期投产那天,好多龙泉镇的居民特意跑去看,机器轰鸣声里,没人敢说"肯定行",都攥着手机拍视频,想留个见证。谁能想到,这才两年工夫,一期就成了"香饽饽"。今年上半年,产业园产值直接干到60亿,出货量10GWh——搁以前,这是咱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最近跟几个在园区上班的老乡聊天,他们说现在车间里24小时倒班,生产线根本停不下来。"储能和动力电池现在火得很,咱这厂子的货供不应求。"其中一个大哥抽着烟跟我唠,"去年过年回家,厂里发了年终奖,好多人都不打算出去打工了。"
更让人踏实的是,二期已经在谋划了。听说代德明最近跑省里、跑部委,就为争取更多支持。以前说他"不懂行"的人,现在见了面都得问两句:"老代,二期啥时候动工?我家那娃能不能去上班?"
其实现在回头看,代德明这步棋走得准。新能源这两年有多火?从电动车到储能设备,到处都要电池。宜昌本来就有工业基础,加上长江航道的运输优势,选这儿建产业园,不是拍脑袋。政府当初敢担风险,现在也尝到了甜头——600亿投下去,带动的上下游企业、解决的就业岗位,哪是一句"值不值"能算清的?
前两天路过产业园,大门口挂着"楚能新能源"的大牌子,在太阳底下晃眼。门岗的大爷跟我说,现在每天来参观的人比以前多了十倍,有搞技术的,有谈合作的,还有周边县市的干部来学习经验。他笑着说:"咱龙泉镇,算是出了个'能人'。"
从怀疑到观望,再到现在的"跟着沾光",宜昌人对代德明的态度变了好几轮。但最实在的是,项目投产后,周边村的路修好了,超市多了,连菜市场的菜价都涨了点——老百姓的日子,不就图个"踏实"和"红火"吗?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资料来源:楚能新能源官网、宜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开信息、三峡日报2023年8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