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和股吧又被“稀土价格暴涨”刷屏,作为长期盯着大宗商品和新能源链条的小编,我先把最新且确凿的数据抛上来,免得大家听风就是雨。根据百川盈孚,截至8月21日,主要品种价格如下:
氧化镨:65–75万元/吨,较月初上涨约11万元/吨,月内涨幅超20%,年内涨幅超58%。
氧化钕:同样位于65–75万元/吨,较月初上涨约11.5万元/吨,年内涨幅约62.95%。
金属镨钕:约76.75万元/吨,月内上涨约12.5万元/吨,年内涨幅约56.15%。
氧化镨钕:约63.15万元/吨,月内上涨约10.3万元/吨,年内涨幅约58.66%。
永磁体方面,钕铁硼N35最新报144.5元/千克,月内涨幅10.7%,年内涨幅51.3%;H35报214.5元/千克,月内近7%,年内约28%。
这么猛烈的涨幅,背后到底什么在推波助澜?机构给出的判断有几条非常值得注意的线索。
需求端正在同时发力。中邮证券指出,多家磁材大厂同时开展镨钕金属招标,直接给金属端提供了强劲的需求支撑。国内外价差拉大刺激国内补库订单快速增长,贸易摩擦和供应链安全担忧又让欧美下游企业提高安全库存。华泰证券测算,2025、2026年全球氧化镨钕需求约为11.97万吨和12.9万吨,同比分别增10.7%和7.8%,总体供需格局正向短缺转变。中信建投也提示,在下游补库存预期下,“稀土易涨难跌”的基本面正在形成。参考以往在出口管制背景下金属类商品的传导规律,海外高价很容易反向推动国内价格上行。
供给端的格局决定了话语权。中国掌握着约4,400万吨稀土氧化物储量,占全球约40%;2023年产量达21万吨,约占全球近70%;冶炼分离产能占全球92.3%。2024年颁布的《稀土管理条例》以行政法规形式对开采、冶炼、进出口进行全链条管控,强调总量、企业准入和环保要求。这既是资源安全的强化,也是产业升级的信号,短期内有利于稳定国内供给格局,但也可能加剧价格波动。
对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的影响已经很明显。截止8月21日,已有14家稀土与永磁相关个股披露半年报或业绩预告,多数公司实现大幅预增或扭亏为盈。北方稀土净利润同比暴增超18倍,有研新材、金力永磁、宁波韵升、五矿发展等净利同比增幅均超100%。稀土板块指数年内涨幅已超97%,盛和资源、广晟有色、宁波韵升、北方稀土等四股股价年内翻倍。机构调研也热络,20只稀土股迎来机构走访,金力披露今年稀土永磁材料实际产能3.2万吨,并力争到2027年达6万吨。
基于上述观察,小编给出三点判断与建议,直白且接地气,方便读者把握要点。
1、短中期价格展望
稀土及永磁材料在短中期维持高位的概率较大,但波动性依然存在。政策调控、环保限产或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都可能引发回调或震荡。把它看成一个有弹性的高位运行,而不是一路向上的“火箭”。
2、给投资者的操作建议
优先关注那些具备全产业链布局、资源端和分离冶炼能力强、符合环保要求并能获得政策支持的龙头公司。每日盯着价格没错,但更关键的是看公司招投标、中长期订单、库存水平和长单签订情况,这些指标决定企业能否把高价转化为持续盈利。
3、给下游制造企业与政策的建议
下游企业应加强长期采购协议与战略合作,考虑适度上游一体化或建立分级库存管理来缓冲价格传导风险。政策层面要在保障资源安全与推动产业升级之间把握好度:既要遏制短期投机,也要支持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开发,避免“关门养虎”又不能“放任自流”。
说到这里,提醒一句:稀土不仅是炒作热点,它还是新能源、国防、电子等高端制造的底层材料。行情可能只是开始,真正能吃到蛋糕的,往往是既懂市场供需、又能洞察政策节奏、最后把供应链和产能落地的那批玩家。
那么问题留给你: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国防工业加速拉动高端磁材需求的背景下,你会如何调整自己的资产配置和供应链策略?是继续侧重龙头股,还是布局产业链上游?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思路和疑问,我们一起把这拨稀土行情拆成可操作的机会。